汪培新:让儿童真实地成长
让孩子过上本该儿童过的真实生活
杭州市学军小学于1908年建校,她的前身是杭师附小,1970年改名为杭州市学军小学,一百多年来,受到上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当前我们小学教育成人化、低段教育高段化、儿童生活被设计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上学,眼睛盯着中考与高考,拔苗助长,加重了孩子的负担,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儿童没有过上儿童真实的生活,一个个成了小大人。
汪培新看来,儿童真实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这是我们学校教育要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内容。我们的理想,就是要让孩子过上本该儿童过的真实的生活,我们始终为之努力。
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好当下和未来的关系,实践基于儿童文化的个性化教育;尊重教师的成长规律,把握好学技术和悟艺术的关系,为教师和学生发展搭建舞台,让教师和孩子尽可能过上真实的校园生活。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并推进教育改革
要让儿童梦想变成现实,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儿童,研究儿童,满足孩子成长需要。比如,孩子经常会犯错误。我们要认识到,孩子的错误并不可怕,犯错误是孩子的特点。教育就是要满足需要,减少出现问题,避免孩子重复出现同样错误,或者拉长出现错误的时间。
其次要推进教育改革。我们近十几年来一直在实施基于儿童文化的个性化教育,我们称之为“童心教育”,从校园环境、评价改革、童心班级、童心课程等多个维度推进改革,为孩子提供适切的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在评价方面,通过评价改革来引导师生、家长的行为。比如我们在对“三好学生”评选上,为了引导孩子保护好视力,把一个学期视力不退步作为初始条件;在学科考试方面,学校较早就提出免试;到了高年段,学校还采取了基础+发展的分层考试方式来促进差异化发展。
所有这些制度的调整,就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落实全面而有差异的成长。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小学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全面的教育;是全面合格、鼓励优秀的教育。
培养孩子要向正确的价值方向去吃苦
我们国家有很多先进的文化,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我看来,吃苦是一种教育,但是什么时候吃苦,吃多少苦,吃什么样的苦,都要根据年龄阶段来定。相对来说,年龄越小,孩子的负担应该越轻,随着年龄增长,承受压力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负担逐渐增加。
再说,如果把“人上人”作为我们培养人的目标,那也值得反思。人人都做人上人,就没有人上人。这不是一种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观,是一种过于强化竞争的价值观,不利于和谐,不利于合作,我们应该倡导孩子做真实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做不断进步的自己。
所以吃苦,也要向正确的价值方向去吃苦,比如,我们为了磨练孩子的意志,要孩子坚持锻炼,跑步要达到一定的量,当然这个过程中会流汗、流泪,甚至流血,这个苦要吃,因为它可以强身健体。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下的孩子可以承受的苦一定要孩子吃,这是成长,这是为孩子将来搏击长空做准备、奠基础。
所以吃苦的问题要把握好阶段和内容,千万不要南辕北辙。如果方向和定位错了,越吃苦,越努力,可能越悲哀。
孩子做好孩子的本分,父母也要做好父母本份
教育方式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关键是适切。当然热衷超前肯定就不是适切。超不超前,针对不同的孩子不同对待。就好比奥数吧,有的孩子确实很聪明,学校课本内容也很轻松,适度学一点也未尝不可,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不是很适合,孩子也不喜欢,我觉得就没有必要去吃这个“超前学习的苦”,还不如,多带孩子去去野外,多晒晒太阳,多锻炼身体,保护好自己的视力,保护好自己的脊柱,让孩子眼睛清澈明亮,让孩子的脊柱挺挺的。
当我们看到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尤其是自己家的孩子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时,要冷静思考一下自己的言行。我们有没有起到家长该有的榜样作用。正如古语中所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孩子做好孩子的本分,父母做好父母本份。那本该有的优秀就不会偏离。
同时不要比较孩子的文化课学习成绩,孩子有进取之心,有健康身体,有美好心灵就是优秀的。我们可以从这些维度追求孩子优秀,不要把所谓的成功作为我们的目标,要知道,外在的所谓成功是内在优秀的附属品。
学军小学校长汪培新:童心教育,让学生成为自己
新华网杭州5月3日电(翁璟)学军小学,杭州的百年名校。汪培新出任学军小学的校长已有十二年。
在杭州甚至整个浙江的老百姓心中,学军小学一直是自己孩子上学的首选。尽管汪培新自谦这是经过几代学军人的努力才取得的成绩,但在接力棒交到他手上以后,他呵护了教育梦,让这所学校基于儿童文化的个性化教育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我们一直觉得教育就应该做得更加真实,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面能够过儿童本应该过的这样一种真实的生活,我想这可能也可以作为一种我们的梦想去追求。”汪培新说。
童心教育理念:让儿童成为儿童
如果一定要为汪培新以及学军小学的教学理念找到一个看起来十分伟大光荣的支撑点,在历史上还真的有,作为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同时也是教育家的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
在走马出任学军小学一段时间后,2006年,汪培新正式在学军小学提出了“让儿童成为儿童”的童心教育理念,并围绕儿童文化开展了一系列学校教育改革,努力让教育回归原点,让学生感受成长的快乐。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还搭建不同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汪培新说,只要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声音,不管是否正确,学校都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来。
作为一所百年名校,“让儿童成为儿童”是学军的办学精髓,也是学军近年发展的总纲,背后折射出汪培新作为教育专家的亮丽风采。当然,首创“童心教育”,汪培新说也是与学军小学百年变迁一脉相承的。
个性化教育:不折不扣享受校园生活
作为浙江省示范性实验小学,学军小学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个性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办学思路。大力推行个性化育人,其终极目标是最大可能地为学生拓展个性发展空间,适应更多学生的潜能发展。
汪培新说,学校的第一职责,就是要呵护和培育学生的成长之美,维护他们的成长权利,保证他们“好奇、探索、发现的权利”,“在自由的时间、空间里成长的权利”和“欢乐的权利”。
在汪培新经营下的学军孩子们是幸福的:每一周校长会在门口温馨的问候,每天老师们会列队迎接,在老师们“儿童思维”支配下,孩子们能得到最大的理解,在“绿卡,文明卡”的角逐中拥有着老师们专业而深沉的爱,在“科技节、读书节、学科节——”的交替中拥有着五彩斑斓的校园生活;每一点国家规定该有的快乐他们都一折不扣地享受着。
屹立百年 着眼儿童未来幸福
由汪培新带领的学军小学,从学校管理层一直到每一位老师,对学生们的分数有着最正确的认识,坚定的超越,十年不变,百年不变,这才让学军小学屹立百年。
在汪培新看来,学校教育的神圣使命就是追求儿童的精神幸福,不仅要着眼于儿童未来的幸福,更应该重视儿童的现实幸福。
“学校教育必须真心诚意地尊重儿童,走近儿童,这也是学军小学为之不断努力和探索的方向。”汪培新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