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让孩子成为“向美而生、与美同行”的人
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说到教育梦想,我觉得心中有梦,脚下才有路。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不仅自己要心中有梦,而且还得引领着我们的老师和孩子们,都有这样一种梦想。我们采荷一小,就是在美的环境中,通过美的教育,让老师和孩子们能够成为最好最美的自己,这个已经成为我们大家共同的一个梦想。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美的环境呢?我觉得环境造就人,《三字经》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孟母再三地迁居住地,主要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也就说明环境的重要性。所以我觉得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让孩子成为“向美而生、与美同行”的人
我们学校在营造环境方面,也有自己特别的举措。我们学校主要围绕荷花的“荷”元素,利用“雅”和“静”的美学特质,打造校园环境。 我们学校是1987年开始创建的,当时老校长就提出 “以美立校,以美怡德,以美治教”这样一种美誉的办学理念。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逐步确定了“让美充裕校园,让美浸润课堂,让美流淌心田,让美智慧思想,让美发展特色”这样一列美誉的办学思路。
2005年,我们提出荷文化的构想,通过荷文化,来践行美誉的办学理念。在整个环境的打造上,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现有三个校区。在采荷校区墙上就有大型的荷花剪纸。我们希望让孩子天天看着荷花,把荷花的品质深刻地映在心里。
在双菱校区的校园橱窗里就常年展示荷花的诗词。我们希望孩子们在吟诵这些诗词的过程中,不仅感受荷花的美,同时还把荷花的品质深刻地映在心中。
我们钱江源校区更是“一步一景”,在校门口的主通道上,有四块大型的荷花地雕,展示了荷花春夏秋冬不同的场景,预示着生命成长的历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校园里的小池塘,孩子们下课时特别喜欢去这个小池塘,孩子们还给它取名为荷藻异乡池。当时就是寄语孩子们能够与书为伴,思想像源头的泉水一样,源源不断,才思泉涌。
我们希望能够让美体现在孩子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们时时刻刻浸染在这些美的环境中,从而成为一名“向美而生,与美同行”的人。
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以言行感染孩子
我觉得教育就是与美相遇的过程。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成人之美。这个美不仅是外形的美,更多的是心灵和行为的美。要营造一种美的环境,首先我们的老师要有爱。
讲一个关于我们老师的小故事。我们学校有一个老师,长得很胖。
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文章,描述老师胖的天下无敌。然后,老师把孩子的文章投到报社,并且发布出来。孩子在文章中是这样写的:我的老师很胖,胖的无法形容,甚至可以用吨来形容。从这个文章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和老师的关系是很亲密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老师并没有因为自己胖被孩子嘲笑了而迁怒于孩子,恼羞成怒。老师把这个过程当作和孩子拉近师生关系的一个良好契机。老师通过自己的言行,来赢得孩子对他的尊重和信任。
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不仅仅只是教孩子学知识,因为知识是学不完的。老师更多的是对孩子为人处事的影响。孩子从老师身上感受到的不仅仅只是知识的魅力,同时更是人格的力量和精神的魅力。这种影响,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很大作用。
家长要满足孩子精神和心灵上的“陪伴”
说到陪伴的这个话题,我就想起前段时间,有一位老师很紧张地跑到我办公室,说班级里一个孩子跑出了校门。把孩子找回来后,我们向孩子了解情况,没有想象到的是,孩子说我觉得我妈妈不爱我,我觉得我的妈妈不是我亲妈,像是我的后妈。
这是一个六年级的孩子。我们觉得很匪夷所思,开始我还真以为是后妈,后来一了解,其实不是,就是孩子的亲妈。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孩子平时在家里做作业,好像是妈妈陪在边上的,但其实妈妈是在旁边玩手机。我们和家长沟通的时候,家长表示平时很关注孩子,天天陪在孩子身边。
这个事情之后就引起我的反思:我们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样的陪伴?这样的陪伴,是不是真的陪伴?我觉得陪伴其实是一种监督。陪伴的“伴”字,在古代造字的时候,就是两个人,在一起。我的理解是要并肩同行。那么,在并肩同行的过程中,需要交流、沟通和平等。通过心与心的碰撞,产生精神上的共勉。
对于孩子的陪伴,家长坐在孩子旁边玩手机,看起来是起到监督的作用,其实这不是陪伴。陪伴的过程,它不仅仅是时间上的概念,更是心与心的沟通,就是给孩子更多的精神上的鼓励。
在陪伴方式上,有的家长有误区,认为陪在孩子旁边就是陪伴。这只是浅层次的,更深的是与孩子有心灵上的沟通,满足精神上和心灵上的需求。
适合的课程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发展
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值都是非常高的。我觉得家长有家长的责任,学校有学校的责任。
作为学校来说,是引导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时间里,能够成为一个最好的自己。这个关键是学校课程的设置,良好的课程对孩子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像我们学校,我们以提升孩子的生命品质为核心,立足正直、自信、灵动的教育追求,为孩子们设置一整套的课程体系,我们称它为“4D课程体系”。
“4D”的“D”就是动的音节首字母,可以理解为四个动:动脑、动口、动手、动心。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全方位地调动感官,参与到我们设置的课程当中来。现在主要分为四大类的课程:制动科技类、运动艺术类、律动健美类、汇动人文类。
适合的课程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发展。每一个孩子的兴趣是不一样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拓展性课程帮助孩子提升自信心
每个孩子喜欢的科目不一样,兴趣爱好不一样,所以我们学校也是不断的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在调整我们的这些拓展课程的设置。孩子的兴趣是不断地在变化的。比如这个学期,我们专门增设了制动科技类和艺术体育类,满足孩子的需求。还有竹笛、剪纸、小机器人、魔方等等。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504班有个小男孩,平时这个孩子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对于家长来说,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够好。二年级的时候,这个孩子开始学习竹笛,他的自信心变得越来越强。特别是到了五年级,他参加了学校的各类的比赛,不仅学习成绩提高了,更宝贵的是,他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
这个小男孩自己给自己定了一个梦想,就是考上海音乐学院。其实,按照他现在的成绩也许是一个奢望,但通过艺术的熏陶给他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跑道。当孩子的自信心来了,不管他的梦想,能不能实现,只要心中有梦,就可以笑对风雨、走遍天下。
王红: 以静待花开的心态,帮助孩子慢慢成材
新华网杭州5月16日电(金娅倩)“因为喜欢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坚守。”在被问到当初为何选择老师这个职业,王红带着爽朗的笑声如是说。
因为喜欢,她一直在教育岗位坚守30多年;因为坚守,作为杭州采荷第一小学的校长,她还一直坚持在一线上课。用王红自己的话说是“和孩子老师们一起摸爬滚打”。
扎根教育30载,培养“向美而生、与美同行”的人
心中有梦,脚下才有路。扎根教育岗位30多年的王红在谈及自己的职业理想时表示,作为语文老师的角度来说,希望引导孩子在言语实践中收获自信;作为校长,希望能够让更多的老师和孩子成为更好、更美的自己。
正因为怀着这种教育理想,王红所在的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近年来围绕“荷文化”建设,逐步确立了“让美充盈校园,让美浸润课堂,让美流淌心田,让美智慧思想,让美发展特色”的办学思路。
“我们希望让美体现在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时时刻刻浸染在这些美的环境中,从而成为一名‘向美而生、与美同行’的人,”王红说。
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以言行感染孩子
在与孩子们“摸爬滚打”的日子里,王红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她讲述了一个自己和学生们的故事:有一次她给学生上一堂语文课,题目叫《六个矮儿子》。她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演课本剧的形式和孩子们一起在教室里表演。这次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不仅明白了人矮志高的道理,更在课间亲切地喊她“王导”。
无独有偶,有一次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位自己曾经的学生。这位学生告诉她,在小学时老师曾毫不犹豫帮忙垫付饭钱,让她一直记忆犹新,并一直以此为榜样帮助别人。
这两件事对王红触动很深,她表示:“我觉得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更多时候是以自己的言行态度感染孩子。”
要以静待花开的心态,帮助孩子慢慢成材
现在很多家长围绕孩子的教育问题忙得团团转,不仅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有的教育方式也比较极端,虎妈严爸和狼式教育大行其道。
对于这一点,王红持不同看法。她说:“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起着打好人生底色的重要作用。对待孩子,家长和老师都要有静待花开的心态。孩子的成长就像蜗牛爬行一样,要静下心来,等待孩子慢慢成材,不要急于求成”。
给孩子提供适合的课程,保护孩子的兴趣点
对此,王红也有自己的想法,认为姚明是体育界杰出的人才,马云是商界杰出人才,他们都是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
对于杰出人才怎么培养,王红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因材施教。她表示,“我们提供适合的课程,帮助孩子找到适合的途径,同时,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和兴趣点,让他持之以恒地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下去。”
王红介绍,采荷一小开展了90多门拓展性课程,如竹笛、剪纸、机器人、魔方、鲁班锁……她坚信“扎扎实实地落实拓展性课程,给每个孩子提供真正适合的课程,这样孩子一定会有好的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