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锦芳:希望教育更具道德力量和人性温暖
教育老兵不忘初心 与闻涛一起从新开始
从普通教师、教导主任,再到校长,我从事教育已经整整三十年了。中间也曾想过要改行。从师范学校毕业走上教育岗位后几年,激情消退,倦怠渐生,便有点心浮气躁起来,所以,我曾对自己的学生说:“30多岁之前一定离开教育系统”,结果现在年近半百了,还一直在干,而且越来越安心。
也许这是因为自己在身心投注中,对教育、对学校产生了深切的感情,唤醒了自己内心深处那一份纯粹的初心。
我从96年开始就当校长了。在我看来,当校长虽然很苦,但其中也有乐。每天跟老师、孩子们在一起,实现生命互动、共生共长,那种纯粹、清澈、灵动,或者说自在,很美妙。跟年轻生命在一起,感觉自己也蛮年轻。
闻涛中学是2015年9月才正式招生。现在有两个年级,每个年级8个班,总共16个班,不折不扣是学校当中的新生。而我自己,应该也是教育战线的一个老兵了。在过去几所学校、二十年校长的经历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比较系统的办学理念。因此,当看到一所新学校向全省公招校长时,当时很心动。
与闻涛一样,我也想要从新开始。我觉得,一所全新的学校,更有机会让我比较充分地来实践自己对于学校、对于教育的理解和想法。
看重年轻教师对教育、对学生是否有真感情
新学校首先要组建师资队伍。我们是全新的学校,所有的教师都要从外面招聘进来的,有优秀在职在编教师,也有不少的优秀应届毕业生。我们这支队伍很大的一个特征是年轻,但他们非常优秀,非常纯粹,对教育、对工作充满着激情。
对于闻涛中学招聘进来的每一位老师,我都会进行非常细致的了解与考察。
我很看重的是他(她)有没有对教育、对学生的一种真感情,是不是真正喜欢学生。在跟应聘老师的面谈中,我能从他们的谈吐以及对过往工作的叙述中感受到这种情怀。
闻涛中学创建进程中最大的挑战其实也在于师资队伍的组建。学校诞生于滨江大发展大提升时期,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为新学校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丰富的资源,可以说外部环境很好。但内因才是最主要的。只有一开始就组建起一支非常优秀、整齐、充满教育情怀、又有教学真本事的队伍,闻涛才能行稳致远。
实践一种“无最优的最优化”教育
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首先只有想明白,才能够做对。在闻涛创建之初,我们必须清楚明白闻涛中学是什么,闻涛中学要往哪里去,闻涛中学怎么去。
作为公办学校,学区内的学生可能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小孩子基础很好,有些小孩子稍微弱点。但是今天在闻涛中学的近500名孩子,不管他现在成绩水平如何,他始终在这里感受着温暖和关爱,感受着鼓励,他会非常阳光。
评价孩子要尽可能多一些尺子 。我说闻涛中学要实践一种“无最优的最优化”教育。什么意思?首先,没有最优。教育是长跑,有些孩子现在可能发展更全面点,有些孩子可能相对落后一点,但是我觉得在初中阶段还远远没有到达评价一个孩子是不是真正优秀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说,闻涛中学的孩子,没有谁是最优秀的,也没有哪个孩子是最不优秀的。其次,我们又要实现最优化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在他现有的水平上根据个性、需要、特长来实现个体的最优化发展。
野蛮学生体魄也很重要。初中阶段让孩子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是我们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闻涛在课程安排上就做到了每个班每天有一节体育课,学生非常喜欢。
此外, 闻涛还开设了一些拓展性课程,类似话剧班、足球班等等。2016年下半年滨江区举办了一次校际足球联赛,闻涛两个年级学生组成的足球队就获得了初中组的亚军。
滨江区在着力推进智慧教育、智慧校园,闻涛中学是杭州智慧教育的示范学校。譬如,我们跟清华大学一个团队合作推进的项目,叫卡魅实验室,旨在让学生体验从创意到设计制作的全流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希望闻涛中学的教育更具道德力量和人性温暖
给孩子同等的教育不意味着给孩子同样的教育。因为个体是有差异的。作为学校,作为老师,要以同等的爱和责任,去面对每一个孩子,鼓励每一个孩子,尽最大努力帮助每一个孩子在他现有水平上面有一个更好的提升。
但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个体需要来提供相关学科课程服务。我把这个叫做“无差异的差异化教育”。比如说某个学生语文比较弱,在常规课程之外,老师就会全身心地去帮助他。
对于一部分学习比较优秀的孩子,学校也有课程服务项目,相关课程叫做“雄心课程”,是一个走班课程,给一些确实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提升的机会。
我希望闻涛中学的教育,更加具有道德的力量,闻涛中学和闻涛教育也更加具有人性的温暖,促进生命成长与绚丽绽放。(完)
梁锦芳: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实现“最优化教育”
新华网杭州5月23日电(王婵)19岁开始教书,28岁就当上了校长,梁锦芳教龄30年,任校长20年。他曾对学生说30岁之前一定离开教育系统,结果却老当益壮越战越勇,年近半百选择与杭州闻涛中学一起从零开始。
全新的空白是巨大诱惑,想实践自己的办学理念
作为一个教育老兵,梁锦芳对学生、学校充满感情,他喜欢跟年轻学生呆在一起,“那是一种生命之间的互为相长、灵魂互动,纯粹、清澈、灵动”。
2014年,杭州滨江区教育局公开选拔闻涛中学校长,过五关、斩六将,经过激烈竞争,梁锦芳胜出。
梁锦芳说,这是一所全新的学校,诱惑很大,他想在这张心爱的白纸上画画,实践他半辈子对教育上下求索而得的理念:“理性与人文相得益彰,道德与效率兼而有之”,让教育更具人性的温暖。
新,也就意味着太多空白需要梁锦芳去建构,去描绘,创生。最重要的就是师资队伍筹建。区内调用了几位教师,但主要还是通过公开招聘组建队伍。对于每一位来学校应聘的求职者,梁锦芳校长都会亲自逐一面谈、考察。对于应聘者,梁锦芳最看重的是他们对于教育、对学生是否有真感情。
“教育基本功、学科素养当然很重要。但对教育的情怀是与生俱来自然流露的。我从应聘者的言谈举止、对过往工作生活的描述中能感受到”,梁锦芳说。招兵买马工作完成后,他带着一帮有情怀有信念的志同道合者出发了。
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实现“最优化教育”
梁锦芳认为,教育是传播文明的事业,要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品质,彰显教育的卓越力量。闻涛中学有近500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梁锦芳和他的同事们着力实践着“无最优的最优化”的差异化教育。
这话听起来有点拗口。在梁锦芳看来,初中远不到判断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时候,评价所有学生要多一些尺子。他认为,在初中阶段,还不能说谁是优秀的学生,谁是不优秀的孩子。教育是长跑,有些孩子现在可能发展更全面点,有些孩子可能相对落后一点,但现在的状况只是暂时的,一切皆有可能。从这个意义讲,在初中,是“无最优”的。从另一个角度看,高品质的教育,就是对每一个孩子实行“最优化的教育”,也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在他现有的水平上根据个性、需要、特长,来实现个体的最优化发展。
为了实现这样一种“无最优的最优化” 教育,学校着力践行的一种方式就是尽最大努力,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锻炼机会和展示舞台。譬如,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学校安排以班为单位的国旗下展示,要求和鼓励每一个孩子都上场展示自我,展现青春活力。再譬如,学校刚办起来,就开设了不少拓展性课程,让各具兴趣和特长的同学,都有发展、展示、提升自我的机会和舞台。梁锦芳认为,作为初中,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但闻涛中学必须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求平衡。
“我希望每一位在闻涛的孩子都能感受到温暖、关心和鼓励”,梁锦芳说
以开放心态面对家长的意见
从1999年在瓜沥二中当校长开始,梁锦芳就开设“校长信箱”,鼓励学生、家长们给自己提意见,一直延续到后来瓜沥一中丶朝晖初中。他在朝晖初中五年,校长信箱点击率达到100多万。
“绝大多数时间,家长们提的意见都是中肯和建设性的,有必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听取、真诚吸纳,以改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品质。另外,只有学生、家长对教师、对学校充满了信任和理解,教育才能更顺利和圆满地展开”,梁锦芳认为,“当然,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甚至是最根本性的教育力,因此,在这样一种开放性的交流中,既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真诚地倾听来自于各方对于学校和教育的意见、建议甚至是批评,也要着力保护每一位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正向影响力”。
“教育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一段走不完的路,这个过程必须用心用情,必须用自己的整个生命投注其中”,梁锦芳说。不忘初心,永远在路上,在实践中教育之梦才能一步一步走向现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