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英: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效学习,是无止境的使命
视频 | 何志英: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效学习,是无止境的使命

何志英: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效学习,是无止境的使命

一辈子的追求只做一件事情

我一直把“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效学习,点亮学生生命的精彩”作为我的梦想和追求。多年来,我和老师们,一直都行进在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效学习的这条道路上。我从教四十几年,在5所学校工作过,无论是当班主任、做老师、还是担任校长,我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效学习。我先生跟我说:“你这一辈子,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效学习,就是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效学习,我干了一辈子,也结下了一种深厚的教育情节。

有效学习一个都不能少

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效学习,这对于老师来说,这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使命。尤其是我们这种民办学校,要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发展,让好的能够更好,让后面的同学也能上去,这对于教育者来讲,应该有这样一种胸怀、理想和责任。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激励,觉得老师没把他放弃,而且让每一个学生都满怀着期待和希望。对于家长来说,这也是对我们学校的信任。

“捧葡萄、西瓜瓤、搭梯子”

为什么我们要提出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效学习呢?首先,我们学校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能选择,家长们把学生送到我们学校,我们不能把学生“放掉”。这就好像有一筐葡萄,如果你只拣大的挑,其他中等的、小的葡萄都不去管它,那么长时间就会烂掉。但是,如果我们把所有的同学从“底部”都托起来,上面的同学会更好,中等的同学也会向上,下面的同学也不至于“烂掉”,我们把这称为是“捧葡萄”。

第二方面就是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就是让每位学生都有效学习。“都”字意味着什么呢?就是学生不能光是刷题、做题,一定要让学生全面发展,为什么呢?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讲,左右两个大脑的平衡发展才能促进整体智力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学校的活动当中,一定要让学生四肢都能够运动发展,右肢发展促进左半脑,左肢运动促进右半脑,左右两个大脑都得到发展,那么学生的整体智力水平就高。这就好像一个又圆又大的西瓜,里面的瓜瓤一定是又多又甜的,我们把这称之为“西瓜瓤”,让它又圆又大。

第三,有效学习必须是有效学习。刷题、做题对学生来说真的是苦不堪言,我们能不能去寻找一条让学生有效学习的路子呢?同样的知识高度,学习基础好的、能力强的学生马上就能理解和运用。有的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困难些。这就好比登台阶,老师设一个台阶,给基础薄弱的学生“搬个凳子”“搭个梯子”,让学生“踩一脚”。那么,基础薄弱的学生同样能够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达到一样的高度,这又称为“搭梯子”。

我们学校通过捧葡萄、西瓜瓤、搭梯子……这些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效学习。

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效学习,这是无止境的,是一种使命,这是一种责任,这也是一种理想。我和我的老师们,一直行进在追求这个梦想的过程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研究课题,不同时期也有老师学生不同的情况,都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去追梦,去实现,向我们的理想更接近一步。

有效学习是一种教学改革

我觉得如果真的要去践行让每位同学都有效学习,这当中需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首先,校长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老师能够与校长达成共识,成为我们共同发展的元件。

如何让老师接受这种理念,我们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我想只要我们对学生有爱,我们用正确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有科学的方法,把学生调动起来,那么,师生共同努力,加上家长的协调配合,我们是能够把学生培养提升的。这个培养提升不是人人达到什么水平,而是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达到提高,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

那么,究竟如何能够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负担轻一点,学习效率高一点。从那时候开始,我们一直在进行研究,我们从最佳课堂教学的设计研究,到教与学的同步研究。还有研究学生,我们研究学生的体验、建构、感悟的学习模式、兴趣性活动以及基于学生立场的初中教学改革课题。

一步一步这样过来,我们的课题研究获得了浙江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前两年,我们在教育部的评比当中,两次获奖。我们的改革,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

激发每个人的长处,使人人变成优秀

我们跟老师说,在我们眼里,要把学生都看成优秀的学生,因为短处人人都有,我们的天职不是抠出短处,而是激发每个人的长处,使人人变成优秀。学生感觉到老师认为我是好学生,他就会用好学生的规范来规范自己、要求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这一点非常重要。

斯坦福英语教学理念不是一种知识的学习,而是一种技能的学习。学生也对此很感兴趣,因为它像玩游戏打关一样,一关一关进去,学生马上就能感受到学习的成果和价值。同时,斯坦福英语教学实现了学生的个别化教育。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把握学习进度和节奏。此外,学生在这种英语的情景氛围当中学习,能够学习好英语的语音语调。

我们这一项改革成果,使我们的学生在全市的各类考试中,名列前茅。

像朋友一样同孩子交流

初中阶段小孩子在慢慢长大,这个阶段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和长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不再像小学或者幼年时期那样,对老师和家长唯命是从。孩子开始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他们很开放也很闭锁。有的时候孩子不愿意跟家长和老师沟通,有自己想法。如果家长用原来的那种居高临下的方式,比如:我是大人你是孩子。孩子就会接受不了。家长的见解和道理,如果一味地强加于孩子,孩子也接受不了。

这个时候我觉得作为学校和家长,一定要能够放下身段,和孩子平起平坐,像朋友一样交流,有问题跟他协商、探讨。如果孩子有缺点和错误,尤其是人际关系处理上有点问题,老师和家长要宽容他。

我觉得家长自身的学习提高非常重要。家长的思想,要跟上时代的进步,特别是要及时地了解孩子的身理、心理、心灵的变化。在这个情况下,我们需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同时去帮助孩子。

我觉得,作为我们家长来讲,首先要知道孩子长大了。第二,要了解孩子需要什么。第三,我们要多给孩子赏识和激励。

家长要把心里面认为“孩子的好”讲给孩子听,讲给亲戚朋友听,让孩子知道妈妈对自己的希望。孩子就会努力朝着父母希望的方向去努力。

当然也不是一味地表扬,我们还要去跟孩子沟通,讲明道理,同时要给孩子更多的帮助。还有要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这对孩子非常重要。

老骥伏枥甘做“铺路石”

回忆我走过的历程,我感觉到特别不容易。看到学生的成长、老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我对我们的老师、学校和孩子们很有感情,舍不得他们。我和老师们一起同甘共苦,几十年下来,付出了很多,我真的是非常感谢他们。他们为了孩子的成长,一直在默默无闻的工作,让我很感动,我们的老师最棒的。

在我们学校也涌现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从我们学校出去的老师,很多也当了校长。我想现在年纪大了,应该为我们的年轻校长做“铺路石”,给他们提供平台,相互学习、沟通交流、共同提升。我想我只不过是一个铺路石,我很高兴,将努力而为之。

  • “要把学生都看成优秀的学生,因为短处人人都有,老师的天职不是抠出学生的短处,而是激发每个人的长处,使人人变成优秀。”

  • “就好比登台阶,老师设一个台阶,给基础薄弱的学生搬个凳子、搭个梯子。”

  • “我想我只不过是一个‘铺路石’,我很高兴,将努力而为之。”

  • “只要老师肯教、会教,方法得当,学生就能学好”。

何志英:扎根教育四十多载 甘做“铺路石”

新华网杭州6月7日电(金娅倩)退休多年的何志英精神依然矍铄,她扎根教育岗位42年,以实干、睿智、执着、创新精神书写教育传奇。“教育就是要点亮学生生命的精彩,它既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追述,我和老师们一样一直行进在追求教育理想的道路上。”何志英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执教生涯。

从事教育几十年,何志英先后执掌过五所学校,有公办有民办。学校的名字不同,位置不同,但相同的是这些学校都成为家长非常满意的学校,其中多所学校更是成为杭州优质学校。面对盛名和荣耀,何志英却很谦虚,她说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情——努力“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效学习”。

一个都不能少的有效学习

 

何志英笑言,她先生跟她说过一句话,说:“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效学习,你是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对何志英来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效学习,是她这一辈子结下的深厚教育情节。她说:“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发展,让好的能够更好,让后面的同学也能上去,这对于老师来说,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使命;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激励,觉得老师没把他放弃;对于家长来说,也是对学校的信任。”

何志英经常对老师们说,要把学生都看成优秀的学生,因为短处人人都有,老师的天职不是抠出学生的短处,而是激发每个人的长处,使人人变成优秀。“学生感觉到老师认为我是好学生,就会用好学生的规范来规范自己、要求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这一点非常重要”,何志英说。

  

为此,她总结出一套“捧葡萄、西瓜瓤、搭梯子”的教学理论。

“捧葡萄、西瓜瓤、搭梯子”

何志英认为学生就好像一筐葡萄,有大有小,有好有坏,如果你只拣大的好的挑,其他中等的、小的葡萄都不去管它,那么长时间就会烂掉。但是,如果把所有的同学从“底部”都托起来,上面的同学会更好,中等的同学也会向上,下面的同学也不至于“烂掉”,每一个学生都能跟得上。

她指出学生不能光是刷题、做题,一定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从脑科学的角度分析“左右两个大脑的平衡发展才能促进整体智力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学校的活动当中,一定要让学生四肢都能够运动发展,使左右两个大脑都得到发展,促进学生的整体智力水平提高。她形象地比喻:“这就好像一个又圆又大的西瓜,里面的瓜瓤一定是又多又甜的,我们把这称之为‘西瓜瓤’,让它又圆又大。”

针对学生的基础不一样,何志英提出要“搭梯子”。她说:“就好比登台阶,老师设一个台阶,给基础薄弱的学生搬个凳子、搭个梯子,让学生踩一脚,那么,基础薄弱的学生同样能够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达到一样的高度”。

通过捧葡萄、西瓜瓤、搭梯子……这些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何志英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效学习。

坚持教学改革终结硕果

何志英认识到: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研究课题,不同时期也有老师学生不同的情况。从那时候开始,她就带领老师一直在进行研究,从最佳课堂教学的设计研究,到教与学的同步研究,再到研究学生的体验、建构、感悟的学习模式、兴趣性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坚持开展学程导进——基于学生立场的初中教学改革课题。

她带领构建的“捧葡萄、西瓜瓤、搭梯子”等形象的教育理论,一开始不但学生无法接受,连一些老师都充满埋怨和无奈。这使她充分认识到“校长有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影响、引领老师,使之成为大家的共识 ”。她坚信“只要老师肯教、会教,方法得当,学生就能学好”。在她的坚持下,用了整整三年时间,才初步改变教师的思想,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提高。

一步一步走过来,何志英带领老师们做的课题研究获得了浙江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教育部的评比当中两次获奖,并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由她主持的“学程导进:初中教学方式变革的实践研究”,历时16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形成鲜明办学特色。国家级“体育俱乐部”,开创“体教结合”新模式,赢得奥委会主席的高度赞誉,在多国推广。

老骥伏枥甘做铺路石

当了几十年校长的何志英,最感谢的是老师。她和老师们一起同甘共苦,付出了很多很多,很多老师为了孩子的成长,一直在默默无闻的工作,让她很感动。“回忆我走过的历程,我感觉到特别不容易。但看到学生的成长,看到学校的发展,包括老师的成长,我真的对我们的老师、学校和孩子很有感情,舍不得他们。”何志英感慨地说。让她高兴的是她的学校也涌现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很多走出去的都当了校长。

如今的何志英已经从校长的岗位退了下来,专心辅助年轻校长,使之尽快适应学校管理工作。为了更好地推广教育经验,在政府的帮忙下,成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何志英教育思想初中校长管理研训基地”。“给年轻的校长们提供平台,让他们相互学习、沟通交流、共同提升。”何志英说:“我想我只不过是一个‘铺路石’,我很高兴,将努力而为之”。(完)

杭州市教育局 | 新华访谈室 | 新华网浙江频道 | 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

联合出品
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