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刚:机遇与挑战并存 职业教育要与时俱进
视频 | 高志刚:机遇与挑战并存 职业教育要与时俱进

高志刚:机遇与挑战并存 职业教育要与时俱进

使无业者有业 使有业者乐业

说起职业教育,人们常常想起现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名言:“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中策职业学校是浙江省最早开办的职业学校之一,校长高志刚介绍说,“我校培养的学生有显著的地方特色,概括起来叫“一体两翼”。一体主要指我们的主要特色,中策毕业的孩子能够跨界融通,相关、相邻的专业技能,都能够通一点,懂一点。两翼指的是主要特色,主要是通过中策三年的教学,毕业生在创新创业和外语口语交际上有显著的特色。这也符合杭州的城市定位和城市特色。”

高校长说,“我们最骄傲的是能够面向名企提供他们所需求、渴求的人才,比如我校跟杭州知味观联合推出的杭帮菜传承人班,这个班报名火爆,招生火爆,家长高度关注。入选这个班级的孩子,学生即学徒,每个都有一名至少是浙江烹饪大师乃至全国烹饪大师的悉心带教,他们的前途、未来指日可待。当然,这样的教学成功案例并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普遍现象。我想说的是,中策的学生有技术、懂服务、能管理,既能够守岗胜任,也能够跨岗迁移,所以现在已成为杭州许多企业的香饽饽。”

师恩似海深 教学实践相结合

提及受到许多家长学生关注的杭帮菜传承人班,高志刚回应说,“大师带徒,现在叫现代学徒制。我们实现了两种变化:第一种变化是原来师父的带教方式相对单一,效率相对不高,现在则通过课程的整合,让师父能够在短时间内,有规律、有条不紊的让学生快速成长。此外,原先学生在学校中所产生的职业情怀、对企业的认同度,不会太高,但正式拜师后,师父对这些学徒视如己出,不光是在技术上要有一种严格的要求,对他们的生活也非常关心。这种师徒情感,是老师、家长,以及朋友的综合,对学生们情感的熏陶,自身岗位的认同度和企业的忠诚度,能发挥非常明显的作用。不夸张的讲,现在在知味观工作或实习的每届有几十位学生,节假、双休都自愿的留在企业继续工作。”

校企合作 实现职教和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当被问到中策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是否能跟社会无缝对接,迅速融入时,高校长说,“原先总觉得学校和企业的大门,距离很远,一个在象牙塔,一个在社会中,但在中策职校的三年教育中,学生可以有多个时间点全方位进入企业。新生开学第一周,就到我们的合作企业进行参观、访问、游览,我们把这个叫做识岗,认识自己的岗位和未来就业的企业,这对他形成岗位的认知度,有很大的帮助。在高一结束时,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我们会提供一个转专业的机会。高二有一个月见习,跟着师父走。一般到了高三的上学期,就进入实习状态,我们叫轮岗,每个岗位都去一下。到了高三的下半学期,我们才叫做顶岗实习,这个时候就完全放手,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愿意,最适合的岗位定下来,在这个岗位待上半年,真刀真枪在师父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对此,我们称之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也就是说校内学习和企业实践,是一个滚筒式、交错发展,这样能够让我们的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

实习是一个严肃的教学过程

实习是个很辛苦的过程,对于部分家长的质疑,高校长回答说,“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应该是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的。实习不是一种劳动力的简单输出,或者学校教学完成了两年、两年半之后,到岗位上去溜一圈。实习仍然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教学的过程,是教学的一部分。我们在实习管理上有三个特色。第一,实习企业的选定有严格的准入标准。第二,学校和企业签订的实习协议,内容是比较完备的,包括实习的总时间、分段安排,每一段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师父的责任,老师的责任,奖惩机制这些都是有章可循的。第三,整个实习是教学的一部分。它不是一个信马由缰的过程,仍然是一个课程体系。杭州市政府对这种实习管理也出台了很多的利好政策,比如说市财政会为每个实习生配备两百元到三百元一个月的岗位指导津贴,也就是说一个孩子交给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和师父,政府是有补贴钱的。这也鼓励企业派出更多的优秀师父,来带教我们的实习生。企业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政府津贴和企业奖励,所以效果也是非常鲜明的。”

机遇与挑战并存 职业教育要与时俱进

“社会需要什么,在教育和培训中反映需要什么,这是一个正常现象,有需求,就有改革,就有教育。当然,教育要谨慎,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热点和趋势,同时要有自己的实力和定力,能够把这个东西做透、做精、做标准,那才是我们整个专业建设的方向。”高校长说到,“现在是科技迭代的时代,我们三到五年一定是有大变化的,每年也保持小变化,以电器为例,现在我们开设了很多选修课,或者叫专门化方向,你虽然是学电的,我也希望你学学无人机,无人机的操控、维修、驾驶操作,再进一步跟摄影、摄像结合,有了摄像之后,还要跟影音、数字制作结合,我们希望不在不停的滚雪球过程中,学生能成长为一专多能。所以我们学校这个学期推出了无人机、数字影音后期制作、3D打印、AR、VR全部开出来了,这就是我们根据现在的技术发展,与时俱进的表现。”

职业教育处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的发展期

社会的不断变革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长说,“现在职业教育的形势和发展非常好,我们要实现中国智造2025,没有大国工匠,没有工匠精神,一切都是空谈。老百姓的观念也在转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真不如因地制宜的找一个更合适的发展方向。总的来说,职业教育正处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的发展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觉得当前有三个工作特别要引起注重,首先是政府要进一步的推动国企参与职业教育,有国有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底气和实力会更加充沛一点。第二个期待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尽快的,更深的融通,如果我们把大家所期待的学历提升,文凭递进,形成比较好的直通车,大家会把对文凭的追求和关注,转而引导到对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未来岗位发展的关注度上。第三个期待应该指向自我,指向职业学校的本身。在政府整个顶层设计,宏观推动的基础下,职业学校要本身放手探索,有为才有位,我们要建立职业学校的名校,锻造名师,提供名专业,输送名学生,让企业离不开学校,那才是真正的生命力。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教育还可以依托学校鲜明的优势,比如说我们中策职业学校,打造了很多校企合作的共同体,让职业教育、职业学校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引擎。这是我们的梦想。”

  • “职高和普高不是教育层次的区别,只是教育类型的不同和教育方式的差异。人生来就存在着个体差异,有人擅长逻辑、数学、艺术,有人擅长运动、操作,这就导致了学习方式的差别。”

  • 高校长的教育理念是,适合就是最好。不是择天下英才而育之,而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 高志刚说,未来既然无法精确预测,那就先朝大概对的方向行动起来,但要避免犯大方向的错误。

  • “专业没有冷热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

高志刚:因材施教 适合才是最好

新华网杭州4月14日电(宋珏)中策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策职校)是浙江省最早开办的职业学校之一,从1979年创办至今,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已成为浙江职业教育一张闪闪发光的金名片。

职业教育曾一度被认为是“次优选择”、“无奈选择”,然而,中策职校的校长高志刚并没有因为社会异样的眼光而放弃探索。这位职业教育人在中策职校先后担任教科室主任、教导处主任、副校长等工作,2010年起出任校长,他在这所综合性职业学校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职高和普高只是教育类型的不同

受中国传统“精英教育”的影响,许多人对职业教育素来有偏见,认为职业教育是“次优选择”。但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理念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社会也逐渐扭转了读职校“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

中策职校被誉为“浙江学生最向往的职业学校”,对于这一赞誉,高志刚欣然表示,职业教育逐渐走向“主动选择”,这是社会进步,也是理性回归。

“职高和普高不是教育层次的区别,只是教育类型的不同和教育方式的差异。人生来就存在着个体差异,有人擅长逻辑、数学、艺术,有人擅长运动、操作,这就导致了学习方式的差别。”高校长说道,“当然,职高和普高的育人目标有所不同,普高更偏向培育研究型人才,职业教育培育的是技术型人才,但现在职业教育的学历晋升通道已经畅通,而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开始转轨为应用型高校,所以我认为这两者的差异在很大的范围内会越来越小,特别是交集的那一部分,其实就是殊途同归。”

保持模糊的正确,避免精确的错误

孩子更适合读什么专业?这是许多家长学生关心的问题。对此,高校长认为,这应该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人生规划的主动选择。具体来说,可以根据三个法则来判断:孩子喜欢干什么?孩子适合干什么?根据家庭的氛围家长希望他干什么?这些都需要家长和孩子充分沟通,本着互相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来选定一个专业。但同时他也提醒学生,专业有优选,有次选,踏进职业学校仅仅是职业生涯的起步。根据目前的课程改革,孩子们进入高一之后还可以获得专业的重新选择、重新定位的机会。在这个年纪,孩子们可以淡化职业选择,来保持一种“模糊的正确”。

高校长说,他的教学观点可能看来有点儿自相矛盾,但他本人很喜欢这种辩证法——“保持模糊的正确,避免精确的错误”。意思就是,未来既然无法精确预测,那就先朝大概对的方向行动起来,但要避免犯大方向的错误。

高志刚并不赞同热门专业这样的说法,他觉得专业没有冷热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他的教育理念是,“适合就是最好,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对于专业,最终应该让孩子自己来做选择。他说,最忌讳的情况,就是家长问东问西,孩子一言不发,最后家长拍脑袋决定。

让职业教育成为“大国工匠”的摇篮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关乎国计民生。培养“大国工匠”,职业教育承担着当仁不让的历史使命。高志刚认为,选择职业教育,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时也符合人的差异化发展需求。他坚信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必将成为更多的“大国工匠”的摇篮。

在当下“经济发展平稳期,职业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期”的大背景下,高志刚表示,需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努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工作。首先,希望政府能指导、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优质国企从“用人方”变为“育人方”,做“大国工匠”的摇篮,这是一份社会担当,也是职业教育规范、有质量的极大保障。其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促成中职和高职的一体化。第三,学校要主动出击,要服务企业,更要建自有品牌,打造名师、名专业、名学生,让企业和学校建设共同体,共构职业教育新文化。(完)

杭州市教育局 | 新华访谈室 | 新华网浙江频道 | 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

联合出品
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